網(wǎng)站首頁 本館概況 最新資訊 古鎮(zhèn)美景 學術研究 藏品管理 長征精神 VR博物館 黨建工作 影音古藺 學習路上
今天是 天氣預報:
 
茅溪大渡口:鮮為人知的紅軍四渡赤水渡口_資訊動態(tài)_最新資訊_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

天天拍天天干|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里|亚洲自拍偷拍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在线情色电影|女优写真|出轨人妻在线观看|妹子套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探花|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贞洁人妻终于被征服,少妇高潮XXOO69,加勒比一区在线,国产aⅴ天美传媒tmo156,91人人玩人妻综合久久婷,姐姐我要

資訊動態(tài)  
茅溪大渡口:鮮為人知的紅軍四渡赤水渡口
發(fā)布時間:2021/8/19 16:24:00 來源: 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 瀏覽: 1177 次

2020年12月7日,貴州省仁懷市那邊的一篇關于“大渡口維修紅軍烈士墓竣工儀式”的文章在網(wǎng)絡流傳,迅速引起茅溪公眾的關注。大渡口是四川省古藺縣茅溪鎮(zhèn)青龍村與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zhèn)崗家村交界的一個渡口,該“渡口”的管轄權屬于四川,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我們以前沒有聽說有紅軍從大渡口經過啊。

同年12月17日,在仁懷經商的大渡口村民張顯忠加我微信,“張老師,我是張顯忠。最近我跟著仁懷紅色文化愛好前輩們在老家挖掘紅色文化,希望張老師能抽點時間參與進來。”隨后,張顯忠拍了《仁懷市革命遺址》(1929——2010)的封面和里面的幾頁內容發(fā)給我,該書的65頁有一個內容:紅一軍團一師三團,奉命為渡烏江前衛(wèi)隊。因此,在3月21日,從古藺縣境出發(fā),在大渡口過赤水河后,經沙壩河、堰溝,沿五馬河而上,行至龍洞,與周渾元偵察連交火,紅軍斃敵30余人,后經高家洞等地,抵達烏江上游吳家壩。”

于是,我認真翻閱了《中央紅軍轉戰(zhàn)瀘州》、《紅色古藺》、《四渡赤水在古藺》等書籍,都沒有找到有關紅軍經過大渡口的資料。不久,我找到2021年1月出版的《畫說四渡赤水》一書進行閱讀,并詳細查看了“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轉戰(zhàn)古藺線路總圖”,都沒有看到“大渡口”。

2021年7月,紅色資源普查的春風吹入茅溪,我和退休校長肖世昌在茅溪政府黨建辦工作員唐艷的帶領下開展工作。16日,我們在天富村副主任肖元飛、青龍村支書劉學濤的陪同下,開車到天富村田榜上,乘坐私家游船前往大渡口。

張顯忠和就職于茅臺政府的紅色文化愛好者劉遠華已先到等候。

他們帶我們去瞻仰了“大渡口”貴州地界的紅軍墓。墓前立了一塊大大的石碑,墓碑正前面刻文:紅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

墓碑左側刻文:紅軍轉戰(zhàn)沙壩河,遵義長征學會仁懷分會會長穆升凡輯錄。《仁懷軍事志》(仁懷市武裝部,二零零四年)載,紅一軍團一師三團奉命為強渡烏江前衛(wèi)部隊,于二十一日從古藺縣境出發(fā),經土地巖,在茅臺上游大渡口渡過赤水河,經沙壩河,堰溝,沿五馬河而上,行抵龍洞時,打垮周渾元縱隊的偵察連,斃傷敵三十余人,繳步槍七十九支,輕機槍三挺,后經絲栗壩,高家洞,陽落坡,向烏江上游黃沙、吳家壩渡口開進。

墓碑右側刻文:二零一八年七月三十一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紅軍四渡赤水河大渡口——沙壩河渡口”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零二零年庚子歲十月十八日立。

橫渡赤水河,我們來到四川這邊的“大渡口”。聽他們介紹,紅軍到大渡口,曾在“三層洞”里煮飯和辦公。我們便隨同他們去看那個在赤水河小有名氣我卻從未去過的三層洞。這是一個至今還沒有人去洞底探個究竟的很大的溶洞,因為顯露在外面有三層,人稱三層洞。只可惜,因赤水河多次漲大水,泥沙沖進底層,底層洞口現(xiàn)在已有些模糊。我們探了二三層,里面空間比較大,因為沒有帶相關裝備,我們不敢擅闖里面。當?shù)乩先藦埮d旺告訴我們,紅軍在洞里煮飯時,他的爺爺張光仁曾幫紅軍提水煮飯。紅軍走后,當?shù)厝巳ザ蠢铮撿到過槍支。

張興旺家房后有一棵巨大的黃桷樹,他告訴我們,這棵樹有上千年的樹齡。聽他爺爺講,當年紅軍到大渡口時,先在黃桷樹下歇息。他爺爺看到紅軍來,想跑,被紅軍逮到,做思想工作,叫他帶路去的三層洞。

從劉遠華提供的資料看,大渡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有文獻記載的是明末平奢安(赤水河土司)的時候,這里就是渡口,至今約400年的歷史。

張興旺老人告訴我們,紅軍四渡赤水那個年代,大渡口是非常熱鬧的場鎮(zhèn),有鹽倉、糧倉。對河兩岸及上下游相鄰區(qū)域,很多村的人都來這里趕場。這里的街道是水口大團王再興修的,渡口是官渡,王再興去外地引進許多商人入住大渡口,對逢場天從茅臺上來做買賣的商販,王再興補貼船費,以此調動商家的積極性。

1953年赤水河漲特大洪水,大渡口場鎮(zhèn)被淹。水災過后,這里的居民紛紛搬遷,只有當時負責大渡口官渡撐船的張興旺的父親張明河及其家人選擇繼續(xù)留在這里。

張興旺老人還告訴我們,王再興個人省吃儉用,熱心公益,在周邊口碑非常好。紅軍三渡赤水經過水口柏楊溝,就曾有紅軍住王再興家,王再興的家人拿出幾斗豆子給紅軍充饑。

紅軍四渡赤水時的渡口,撐船的是王再興請的船工楊占云。紅軍渡河,王再興號召船工大力支持。人多船少,渡河很慢,王再興便召集當?shù)厝伺c紅軍一起扎木排渡河。

在渡河過程中,因為木排安全系數(shù)不高,有好幾個紅軍戰(zhàn)士落水犧牲,遺體大多迅速被河水沖走。而有一個紅軍戰(zhàn)的遺體卻被沖進回水沱里,久久漂蕩,不肯離去。當?shù)卮迕裉m紹兵和唐定貴便將該遺體打撈上來,葬在河對岸的廟兒嶺嶺。八十多年的地質變化和洪水沖刷,這個紅軍墳已部分垮塌,于是仁懷那邊的紅色志愿者們牽頭,重新修繕。

紅軍戰(zhàn)士落水犧牲后,大渡口地方曾經陰森森的,人們感覺亡魂不愿散去,一到河邊就膽戰(zhàn)心驚,晚上更不敢出門。于是,人們紛紛自發(fā)制作河燈,幾百盞漂向河面,還在河邊燒香燒紙,“潑水飯”,祈禱紅軍陰魂,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據(jù)說,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才逐漸恢復往日的寧靜。

為了進一步印證大渡口是否真是紅軍渡口,我就此事請教了仁懷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劉一鳴會長。他向我提供了《中央紅軍魯班場戰(zhàn)斗資料匯編》(四川師范大學出版社)一書,該書第8頁記載:“紅一軍團一師三團在黃永勝、林龍發(fā)率領下在茅臺上游的大渡口過赤水河,經懷南到遵義縣境。”

我驚異于大渡口的這段歷史,為何其他地方的文獻資料上少有記載。劉一鳴會長告訴我,紅一軍團一師三團黃永勝、林龍發(fā)的隊伍從大渡口過河是3月23日,比太平渡過河的晚一兩天,他們由攻打古藺的前衛(wèi)變成后衛(wèi),是佯攻古藺后返回,經石寶、水口、青龍嘴,到大渡口過河。由于黃永勝與林彪的特殊歷史背景,相關文獻資料上鮮有記載。

八十七年的時光流逝,淹沒了大渡口曾經的繁華。但這里的千年古黃桷樹,充滿神秘色彩的三層洞,還有那個幾年前在時代發(fā)展洪流中被淘汰的400百年古渡口,仍在默默訴說著曾經發(fā)生在這里的蕩氣回腸的故事。

 
 

  鏈接導航:  中共中央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部    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    瀘州統(tǒng)一戰(zhàn)線   人民網(wǎng)   學習強國    新華網(wǎng)    中國國防部    中共中央黨校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國長安網(wǎng)   共產黨員網(wǎng)    騰訊視頻   優(yōu)酷視頻

  ● 公眾號服務 ● 關于本館 ● 綜合管理 ● 藏品管理 ● 陳列展覽 ● 公眾服務
  組織機構 法人治理 藏品寶庫 基本陳列 免費開放
館長致辭 章程規(guī)劃 藏品征集 臨時展覽 講解導覽
參觀指南 人力資源 文物故事   社會教育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訂閱號 通知公告 安全保障     博物館之友
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官方站部份文章資源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分享,不作任何商業(yè)之用,版權歸作者方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事業(yè)單位網(wǎng)站   許可證號:蜀ICP備2020028960號    

本網(wǎng)當前總PV量為: 次    RC·PC+(古藺縣天下網(wǎng)提供服務支持)    推薦分辨率:1920*1080   version:RC

本站支持IPv6訪問

Copyright ©2020-2025  www.hevyox.com.cn  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   版權所有    ICP證蜀ICP備2020028960號  聯(lián)系方式:0830-7400170  地址:古藺縣太平鎮(zhèn)博物館